鸣声在外

孙膑与庞涓的恩怨/宏毅(2006)

孙膑与庞涓的恩怨/宏毅(2006) 

  

古语有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其实非止如此,匹夫无罪,怀才亦其罪。试看孙膑与庞涓即是如此: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

 

然而小人的伎俩虽然害人一时,终究作法自毙。

 

天不灭孙膑: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倘若当年庞涓不害孙膑会有以后的灭顶之灾吗?

 

这样的问题其实是用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小人疾贤妒能之心是不可改变的,必欲坏之而后快。而君子之厌恶小人之心更深,必欲灭尽天下龌龊之人而后快。君子小人实在是水火不相容,若相容则君子不为君子,小人还是小人,道消魔长。

 

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有“邪不胜正”的说法。其实不过此消彼长而已。都不过是一时的上风,正不必高兴、悲伤。

 

古语有云:人间正道是沧桑。

 

选择是自由的,有时也许一线之间、一念之间。不必说一定要选择为君子不为小人,世间小人多如牛毛。倘若一切都遂人愿,又怎会有太多的君子小人间的故事。

 

以我亲眼所见,正有许多小人以攻击正人君子为乐,其多少鬼魅伎俩,简单而有效,正人君子无不中招倒地。有人会问,为什么正人君子不坚决反击呢?岂不闻有“投鼠忌器”之说,君子自爱其器,故退避三舍的多,反击的少,遂使小人之道行于天下。有以君子之身而坚决反击的,他日,小人到处宣扬,某人攻击我了,真是无耻之极,无法叙述。

 

有人认为宣扬道德、学问,可以感化小人,岂不知正使小人得志,混迹于君子之中。其胜,君子受伤;其败,君子担待小人的名声。

 

那么君子只有退避三舍、洁身自好了吗?不是。治君子,用道德约束。治小人,当用法制约束。法制越完善,则君子越感自由,小人则越感约束。此时,魔消道长。所以,乱世多奸邪之人,少君子之风,盛世则相反。

 

皎皎者易污,君子处世,也不适宜太过高洁其行。所以人们对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十分赞赏,然而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读资治通鉴*卷二)


相关推荐

田单爱人,王之教也!/宏毅(2007)  (2020-5-7 19:55:5)

伐蜀伐韩/宏毅(2006)  (2020-5-7 19:45:24)

用人之道/宏毅(2006)  (2020-5-7 19:44:28)

手上有套《资治通鉴》(2006)  (2020-5-7 19:21:58)

司马光的助手--范祖禹/宏毅(2006)  (2020-5-7 19:15:7)

司马光的助手--刘攽、刘恕  (2020-5-7 19:13:11)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宏毅(2006)  (2020-5-7 19:9:5)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句话是谁说的?/(2006)  (2020-5-7 19:6:16)

《资治通签》作者司马光简介  (2020-5-7 19:3: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控制面板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图标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