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在外

一位菜农的蔬菜垃圾处理方式

近期到村工作,遇到一位菜农,聊起蔬菜垃圾处理,他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这位菜农说,他与他的兄弟都是在农村种蔬菜大棚的,为了处理蔬菜垃圾,这几年,他们兄弟在地头留出三米的土地,种植产生的蔬菜垃圾,直接就堆放在这地上,任风吹日晒,等到蔬菜尾菜被晒干了,剩余的部分很少,基本不用再进行二次处理。

菜农大哥自己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因为省了外运的机械、人工等消耗。而且不必担心偷倒蔬菜垃圾被抓住、被处理。


蔬菜史话1

中国人爱种菜,对于关注农业的人来说,读一读史军编写的《蔬菜史话》,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原来认为,蔬菜在我们中国最早应该是记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的。其实不是。

比如,韭菜是中国传统的蔬菜之一。而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夏小正》中,就有3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种植韭菜的记载。


关于精品民宿的思考

网上搜索精品民宿的资料,发现这样一条分析,大意是精品民宿不赚钱,因为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有一定的道理。多数情况下,这也是一个对的结论。但是少数人,他们却能将这一运营模式变成成功的、盈利的模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管采取怎样的经营模式,其实赚钱都不单靠一种模式,而且多种赚钱模式的捆绑、叠加,也需要把握时机、学会借势。比如,当前疫情背景下,民宿这种模式肯定不赚钱,但是今年露营在某段时间地区是火了一把,而且是借疫情的势。可见,如何赚钱,如何盈利,不能一概而论。


露营经济会成为人们长久的诗和远方吗?

露营经济,一顶顶帐篷支撑起来的2022年旅游火爆现象,是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爆发的一个突破点。

为什么2022年露营会火,是因为旅游市场从2020年的疫情以来,被折磨得千疮百孔,有的暂停了,有的转营了,有的没有疫情之前那么宜人了,而儿童们的旅游市场有研学游支撑,这个时候,成人们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到哪里去?以何种方式消费?
自然而然的,用一顶顶帐篷,几处篝火,一块草坪,铺上几盏报纸,在星空下,在和煦的阳光下,邀三五好友就能嗨起来的旅游休闲方式,是人们最佳的选择。
所以这就成为了成人们的诗和远方,是现阶段旅游市场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一个值得重视的金点子:种出一个向日葵村庄不香吗?

2022年4月27日晚,根据店埠镇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包联新村的班子成员到各新村召开会议,传达部署店埠镇“支部夺旗,党员摘星”考评制度、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实施方案以及“支部夺旗,党员摘星”五月份人居环境整治主题重点工作,要求新村会议结束后,各自然村召开党员大会,传达新村会议内容,包联新村班子成员要选取一个自然村出席会议,我们在双河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完新村党委会议后,我与双河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葛正训同志列席了双河村的党员大会。


关于产教融合

关于产教融合,我们搞了个产教融合基地,是研究生实训基地,所以收集一下有关资料:

1.产教结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

2.科技兴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更多新型农民,掌握更多科技知识,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3.“科技小院”的核心要义是解决专家与农民、科研与生产、育人与用人零距离的问题,优化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将“科技小院”建成“科技兴农、产业开发、科普教育、农民培训、人才培育”相结合的基地,让更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广阔的大地上,让更多乡村农民在应用科技过程中获得收益,让更多青年人在科技创新创业中茁壮成长。


好日子需要好时代!

莱西市店埠镇是有名的全国蔬菜之乡,近年来特别出名的是胡萝卜、白萝卜、青萝卜,其中胡萝卜5万余亩,春、秋两季都生产;白萝卜更是全年皆生产,超万亩;绿萝卜有孙洲庄、渚洲等大沽河一带的知名产区,约万亩;近期,胡萝卜、白萝卜、青萝卜的出口价及市价均超1元,被誉为“萝卜开会 吉祥三宝”。其他如水果萝卜等也是市场紧俏农产品!看来秋季菜农的衣兜还是要再鼓一鼓的,好日子需要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