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一个方法/宏毅(2006)
我读书除了喜欢在书上乱画几笔之外,还喜欢将好东西抄写下来。一般都是准备个软皮本,抄在那上面。看到这里,你一定笑了,这算什么,很多人这么做的。别急,我的做法也许跟你不一样。
我只抄自认为很有价值的话,在这段话前面标明“1”,然后自己一般也写几句,在自己写的前面标明“2”。所以我的读书笔记可以叫“121”。以前上学时和刚参加工作时,我是有过这样几个本子的,不过到现在却一本也没留下来。最可惜的是读《汉书》的一本读书笔记,到现在我还认为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的。不过《汉书》我可没读完,朋友要,就还给朋友了,还书的原因主要是看厌了,我被班固的语言给打败了。我还是喜欢《史记》和《资治通鉴》,《资》中有很多是直接搬《史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资治通鉴》是部伟大的书、司马光是个伟大的人,哈哈,司马迁也没告司马光抄袭,大概是因为一家子的原因吧。吆喝,跑题了。继续写我的读书方法,我把我的这个方法延伸了一下,不必一定标“121”,有时我标“ABA”,或者别的。
有一次,我运用这个方法来记会议内容,大概是领导说的第一点内容很让人反感吧,我的第二条记成了“2、放屁。”,我的一位同事伸过头来看了一眼说了一句话,后来成了一个经典笑话,他说“领导没说这条”。我当时听了后笑出声来,差点扰乱了会议秩序。之所以要插播这么个笑话,是因为这个读书方法太简单了,本身没什么可说的,其实简单的方法最实用最有效最方便最有价值。举个例子说,在菜刀上钻一个孔,就是一项专利,你相信吗?这是真的,它虽然简单,也许你也曾经做过。但它真的被人申请过专利,这么个小点子就符合我所说的实用、有效、方便、有价值。
我以前还跟我的同学推广这个方法,他们读书抄书,一个笔记本全是别人的内容,我觉得真是大遗憾。好东西之所以好,是因为引起了你的许多共鸣,但你却把这些共鸣放在心里,随着时间推移消失,因为有些书你不能看第二次,就是书能看第二次,那些转瞬消失的火花却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所以别人的东西要记下来,自己的东西也要写下来,它们的区别就是“1”和“2”。当你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笔记本,你有时会惊讶自己怎么也会说出那么有水平的话来的。
用这种方法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有时甚至在别人的话后面努力想几句超过“1”的“2”,这是读书的一种别样的乐趣。不光超过,你还可以延伸、阐述、反驳,甚至歪曲等,反正笔记本是你的,你自己随便。
打住,妙处还有许多不能对人说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