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在外

一次成功实施的鸿门宴/宏毅(2006)

一次成功实施的鸿门宴/宏毅(2006)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商鞅对秦孝公说:“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秦孝公采纳了这个意见,让商鞅带着兵伐魏。魏派公子卬出战。两军对立的时候,商鞅给公子卬写了封信:“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真够弱智的,竟然真的去了。结盟完毕,一起喝酒。商鞅提前埋伏了甲士,袭击虏公子卬,把他给做了。然后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派人献河西之地与秦讲和。最后徙都大梁。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商鞅带着大队的秦军,耗费国家的钱粮,难道就是为了跟公子卬弄个和约吃顿饭。用这么个小小的伎俩竟然就要了魏国统帅公子卬的命,用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鸿门宴就让魏国割地议和,徙都躲避。商鞅的打法可真是四两拨千斤了。而历史上真正的鸿门宴,则因为项羽的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要是当初项羽把刘邦给咔嚓了,那中国的历史要改写多少呢!
 
两国交锋,各人身上肩负的是国家的利益和责任,敌人之间是没有诚信可言的。对自己的臣民讲诚信是为了延续不断的统治,对敌人不讲诚信是为了消灭敌人让自己生存下来。所以商鞅的行为无可厚非,司马光就没有对这件事情留下一个字,要知道他对商鞅变法可是称赞其讲“诚信”的。要是司马光在这里提提道德什么的,那么《资治通鉴》也就不是给帝王看的教本了。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可与我们讨论的这个事情作比较的例子,一个是关云长单刀赴会,一个是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到江东游说。这两个以身涉险的例子,最后都以避开杀身之祸而告终。关羽是傲气冲天名声显赫又有勇力,而且有接应的,对方陆逊则是个道德先生忠厚长者,所以危险系数并不是很大。而诸葛亮则是智谋过人,对周瑜的人和智谋能够了如指掌,而且当时的形势是真把诸葛亮给杀了,则对付曹操的联盟就破裂了。
 
战争的时候,统帅的人身安全是关系军队和国家命运的,人家给你小小地下一个套,你就非要钻进去,就不能怪人家对你不客气。所以让鸿门宴给玩完的绝对是不值得同情并需要批判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控制面板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图标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