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在外

莱菔子与莱菔子的故事

莱菔子,中药名。又名萝卜子、芦菔子、萝白子、菜头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就是大家常吃的青萝卜的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莱菔子归肺、脾、胃经。主要作用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莱菔又名萝卜、罗服。我国是萝卜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它即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泡菜、酱菜腌制。萝卜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

主治: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特性: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白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二,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炮制:1.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2.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记载

《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光绪短命,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即夭亡。主要原因是政治失利,滥用补药,不重视养生。康熙与光绪不同,康熙熟谙医理药性,从不乱服补药,认为“服补药大无益”,所以他摄政61年,享年69岁。据《清官秘史》云:光绪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胀痛,要太医开补药,太医尊旨,光绪服后日渐加剧。后来,在煎药时下医偷偷在药中加入一把莱菔子,一剂病减,二剂身轻,三剂病愈。说明莱菔子化痰行气消积,有“推墙倒壁之功”。

名医张锡纯认为:“无论生或熟,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供养,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从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乎”。但《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但“药虽相恶效相成”,如人参配莱菔子同用,参补元气(指人生理活动基本功能),而莱菔子是消胃肠消化不良的胃肠胀气。莱菔子生用性善上行,炒用性下行,捣烂使药性易溶出。

《国老谈苑》记故事一则:寇准年30余,太宗欲大用,尚难其少。准知之,遂服地黄,兼饵萝葡以反之。未几,髭发全白,以示其老。

《延寿书》云:李师逃难石窟中,贼以烟熏之垂死,摸得萝卜菜一束,嚼汁咽下,更生。媒体报道,用萝卜汁频频灌服,对煤气中毒急救有效。

据史料记载,过去有位婆罗门僧,从东方来,见百姓食面而惊讶,认为面大热有毒,何以能食?后来见饮食中有萝卜,才认为萝卜能消面积而辞其毒。从此以后,婆罗门僧“食面必啖莱菔”或把萝卜捣烂制成面食,“饱食亦不发热”。

《洞微志》云:齐州有人病狂,云梦中见一红裳女子,引入宫殿中,小姑会,每日遂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葡火吾官。”有一道士解释说:“此犯大麦毒也。”医经云:“萝卜制面毒,故曰火吾官。火者毁也。”遂以萝卜治之,果愈。

俄罗斯民间用萝卜汁加蜂蜜治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胆结石形成胆石症,还能抗癌。

元代许有壬有诗赞曰: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熟登甘似芋,生荐如脆梨。老病消凝滞,奇功值品题。故园长尺许,叶青更堪齑。

 

治病验方

1.治跌打损伤,淤血胀痛。

取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用热酒调敷。

2.治气胀、胃脘胀满、不思饮食。

取等份莱菔子、沙仁,一起研成末,每次取用一钱,用米汤送服即可。

3.治宿食停滞、呕吐食少、脘腹胀满、大便难下者

取莱菔子、槟榔各二钱,生姜3片,莱菔子炒黄,与槟榔一起打碎,加水煎成汤,然后放入姜片,盖上盖子闷2-3分钟,喝汤汁,温热时服用。

4.食疗方:莱菔子玉竹烩鸡蛋。

材料:鸡蛋2个,玉竹9克,莱菔子10克

做法:将玉竹、莱菔子放入锅里,倒入清水,先浸泡20分钟,然后放入鸡蛋,再加一些水,直到将鸡蛋浸没,开火,煎鸡蛋煮熟,去除鸡蛋去壳,放回去再煮一会儿即可。

吃法:去渣取汁,喝汁,吃鸡蛋

功效:该食疗方能够祛痰下气、润肠通便、改善便秘,增强肠胃蠕动。

 

故事:

三钱莱菔换红顶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

三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药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出处的,据《冷庐医话》记载:苏州某官之母,偶伤食,且感风寒。医者均在发散药中加入参、术进补,病加重。其内侄探视,问其由,知进补之故,就用莱菔子、大黄、槟榔、厚朴,三剂而痊愈。

《本草纲目》记载,有人因好吃豆腐而积食,与一卖豆腐者说及此事。卖豆腐者对他说:有一次正在做豆腐,其妻误将萝卜汤滴入锅中,结果豆腐不但没做成,反而更稀了。病者由此得到启发,回家榨取萝卜汁液痛饮一顿,把豆腐积食治好了。这与慈禧服“小罗汉丸”的道理是一致的。

 

莱菔子与名医叶天士

清朝年间,苏州府有位姓杨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岁,仍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

有一次,这个杨公子为了嫖妓,偷着花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他本来就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一开始像是伤寒,后来渐渐地神志昏迷,卧床不起。其父请来一位医生,诊视之后,认为是纯虚之证,只有大补一法,每日用人参三钱。

谁知愈补痰火愈结,最后竟身强如尸,皮下还大大小小地生了上千个痰核。家里人都以为他不行了,已开始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

这时,有一位邻居对其父说:“叶天士是当今名医,住处离这儿也不算远,何不请他来看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其父一听,心想也对,反正死马当着活马治,于是立即派人去请。

叶天士诊视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那些围在四周的亲属都吃了一惊,顿时止住哭声,朝他观望。

叶天士说道:“你们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都以为病人无救了是不是?你们拿来大板,重打他几十下,他都死不了。”

其父一听叶天士出言不逊,大不以为然,当即对他说:“我这个儿子自得病后,光吃人参就花了一千两银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出一千两银子作谢酬。”

叶天士摇摇头,说道:“这样一大笔银子,能让别人动心,对我却动不了心。再说,我自从行医以来,还没有收受过这么丰厚的诊金,咱们还是先治病人要紧。”说罢,便开了一张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安神之类的普通药。然后,又留下些自带的药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病人服药之后,三天就能讲话了,五天便坐了起来,一个月便行动自如了。

其时,正值杨家花园里的牡丹花盛开,全家人会同亲友饮酒赏花,以庆贺公子病体的康复。叶天士此时刚好出诊路过此处,顺便来看看杨公子病本恢复得如何,大家便邀其入席,少不了一番感谢之辞。

叶天士杯酒下肚后,对其父说道:“令郎服了一千两银子的人参差点儿送了命,吃了我带的那种药末转危为安,少说也得把药的本钱还给我吧!”

其父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那天一时疏忽,未能付给药金,这当然是少不了的,还请先生说个数目。”

叶天士回答道:“增病人参,价值千两,去病药末,自当倍之——不多不少,二千两银子!”

其父一听,顿时面露难色。在座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叶天士突然又放声大笑起来,说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就以实相告吧——那药末是我花八文钱买来的萝卜籽(中药名“莱菔子”,注:莱菔子,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有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的功效。)研成的。”大家这才知道叶先生方才是故意开的玩笑,便也一齐大笑起来。

 

三子养亲汤来源的故事

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作者韩懋,是明朝的名医,也是一位大孝子。韩懋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重要的将领,常年领兵在外,南征北战,非常艰苦。由于年老体衰,韩父向朝廷辞官,想告老还乡,无奈当局者不许。老人只好强打精神,坚守岗位。韩懋是其二子,见父亲如此艰辛,放弃了自己的功名,苦学中医,随父出征,为父看病,侍奉汤药。其父去世后,其行医游历大江南北,名声大振。《韩氏医通》记载的就是韩天爵的医疗经验以及他为父亲、兄嫂治病的医案,书中充满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关于三子养亲汤的来源,书中写道 :三士人求治其亲,年高咳嗽,气逆痰痞。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有太史氏赞之曰:夫三子者,出自老圃,其性度和平芬畅,善佐饮食奉养,使人亲有勿药之喜,是以仁者取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利博矣。故取名“三子养亲汤”。

意思就是: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懋为他们的父母看病。老人年纪大了,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所以,韩懋并不像就病开方,而是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药都是菜园里的东西:莱菔子(萝卜籽),苏子(紫苏的种子),白芥子(芥菜的种子),它们放在一起煎煮后,性味平和,味道可口。其中苏子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莱菔子也能降气化痰,还能消食除胀,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白芥子能理气化痰。三味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老人很高兴。


整理:鸣声在外 outerbass.com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控制面板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图标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