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卫星互联网的概念还很陌生。那么,到底什么是卫星互联网呢?
所谓卫星互联网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指多次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小型卫星,在低轨组成卫星星座,以这些卫星作为“空中基站”,从而达到与地面移动通信类似的效果,来实现太空互联网。
当卫星互联网把地面的基站搬到太空,实现了对天空、陆地、海洋的无缝覆盖,就可以实现全面应用范围无死角。
同样是卫星,卫星互联网和传统的卫星网络还是有区别的。传统卫星通信系统分布在地球上空约3.6万公里处的地球同步轨道,由于站得够高,看得够远,通常只需3颗卫星便可实现对地球的整体覆盖。但因为距离地面太远,这些同步轨道卫星向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时,经常会出现延时,这对视频通话等网络应用的使用有较大影响。
为了减少卫星互联网延时问题,科学家们选择了向距地球2千公里以内的近地轨道发射卫星的策略,这样可以将延时从500毫秒降低到20毫秒。但由于轨道低,低轨卫星无法达到同步轨道卫星的覆盖面积,要想实现对全球的无缝覆盖,必须使用成百上千颗卫星组成的一个星座。
本质上,卫星互联网就是通信和卫星的技术拓展,它的实现需要整合航天和通信两大产业资源。近年来,国际上商业航天逐渐兴起,Amazon、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等民间航天公司正计划以数百甚至上万颗的低成本的通信卫星,实现太空互联网的星座计划。
SpaceX在2015年启动了一项名为“星链(Starlink)”的项目,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通信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2019年5月,SpaceX利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星链”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如果一切顺利,该项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尽管“星链计划”是出于“善意”,然而这个项目却在天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专家指出虽然“星链”卫星很小,但它们并不是看不见的,特别是通过高能望远镜观测时,国际天文学界一直对数量庞大的互联网卫星可能影响天文学观测并存在与航天器碰撞的风险表示担忧。
中国航天人已经为建设包括低轨卫星星座在内的天基互联网系统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提出自己的低轨星座计划,其中既有来自国家队的“鸿雁星座”、“虹云工程”,也不乏银河航天等商业航天机构的身影。2018年12月,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0年1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
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的国家战略,这一技术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机构、企业等发力研究,卫星互联网将为人类开创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
来源:内容综合自网络媒体。
网摘:新基建十大战略方向 (2020-4-27 17:16:8)
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 (2020-4-21 13: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