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在外

每个时代都不缺理想主义者/宏毅(2007)

每个时代都不缺理想主义者
---读屠格涅夫的《罗亭》
 
宏毅
 
    每个时代都不缺理想主义者,每个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者,不然这个时代就显得没有希望、了无乐趣。我这样说,是读了屠格涅夫的《罗亭》之后的感想。
 
    屠格涅夫的《罗亭》是徐振亚翻译的本子。后面的附录有徐振亚的《译后记》一篇。他说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构成了一部而过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艺术编年史。而罗亭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罗亭》创作于1856年。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的学说在俄国流行,青年们崇尚空谈,不善实际,也就是大多是缺乏实践的理想主义者,作品描写的主人公罗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作品线索单一,情节单纯,以罗亭与娜塔利亚的爱情来发展故事,以各种人物的对话、观点、评价为依据,深刻展示主人公的人物特性。

    罗亭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读过大学,还曾到国外游历,热爱自由,能言善辩,向往理想的生活、事业、爱情。虽然罗亭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热情洋溢地宣传真理和理想,征服了许多人的心,但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诸多追求,却一事无成。由此注定了罗亭只能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精神与肉体都要为理想主义付出沉重的代价。

    作品最重要的部分是描写罗亭赢得了美丽勇敢的娜塔利亚的芳心,却为遵从娜塔利亚母亲的意志而放弃幸福的爱情悲剧。离开之后的罗亭,后来他曾创办农业、水利、教育等20多种事业,却都以失败告终。

    1860年作者又给《罗亭》作了补充:后来他在1848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临死时手里还握着一面红旗。这是对理想主义者的一种安慰

 

附录
作家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袭贵族家庭,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1847-1852年发表了《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的中篇小说《木木》表现了对农奴制的抗议。早期诗作有《帕拉莎》、《地主》,其他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烟》、《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还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他善于写景,擅长塑造少女形象,风格清新,富于抒情,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


发表评论:

验证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控制面板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图标汇集